收藏 留言

校长信箱 联系我们 在线报名
教学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学工作>>教学动态
发展职业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

发表人:山西省经贸学校门户 浏览次数:125 发布时间:2009/11/28 10:16:43

  摘  要:本文论述了发展职业教育对和谐社会公平正义、人力资源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把和谐理念引入职业教育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  和谐社会  可持续发展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强调把建设和谐社会摆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郑重提出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一方面教育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社会的全面和谐又为教育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教育不仅要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也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规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这样才能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形成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局面。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职业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点,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充分就业、保障社会稳定,进而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以和谐发展的理念指导职业教育工作,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发展职业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职业教育正是顺应了和谐社会内涵建设的基本要求,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一)发展职业教育是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推进社会公平,而其中“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没有教育机会的公平,就谈不上社会公平。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因其广泛性、终身性、灵活性和行业的高覆盖性,被称为“非主流的主流教育”。据测算,到2010年,我国仅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就将达到2200万人,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职业教育将最终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主体之一,为更多的劳动者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保障了宪法赋予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因此,无论是从“以人为本”这一和谐社会的根本特征,还是从“公平公正”这一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发展职业教育都将是确保社会公平的基本要求。
  与此同时,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工作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和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有利于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经济收入,有利于提高农民群众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进而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对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从一个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就在于发展教育,把教育放在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要地位抓紧落实。在各级各类教育中,作为龙头的高等教育虽然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精英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教育,但是,目前全国城乡每年仍有10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数百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从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发展的趋势看,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需求的高峰即将到来。如果只有高中和大学这一条“独木桥”,不仅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很难缓解,还会造成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2005、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连续两年分别扩招100万;2007年再扩大招生50万,当年招生规模达到801万人,占整个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已经大体相当;2007年,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加起来招生数接近1100万,在校生数接近3000万。同时,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培养了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作为教育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神圣使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撑。
  (三)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积极发展职业教育,还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力资本,而县域经济的人力资本最主要的渠道来源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为农村、为县乡基层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技术应用人才,为确保国家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人力支持。在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方面,职业教育也做出了积极贡献。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大连市轻工业学校视察时讲到:“我们一定要把职业教育办好!中国的职业教育普遍发展了,整个社会就更加进步了,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水平就提高了,整个现代化事业就会向前发展!”
  二、发展职业教育应遵循和谐发展的重要理念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边缘化的现象仍然存在。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以下几个方面达到和谐: 
  (一) 要实现中央、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在思想上的高度和谐
  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 2002年到2006年,国家在5年时间里举行了3次全国性职教会,积极出台多项政策扶持中职教育摆脱困境,使职业教育又重新回到了与普通教育“双轨”并行的局面。但是,作为地方政府以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更多的是将精力投入高等教育、“普九”等比较容易突显政绩的方面,对职业教育发展关注的热情不高。职业学校、教师也在思想上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次等教育”,学生则是将选择职业教育作为考不上大学的无奈之举……这些都造成了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高,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学生的自暴自弃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彻底扭转这种认识,从上到下都要形成一种共识,把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上升到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上来,增强政府官员的责任感,增强职业学校师生的光荣感和社会荣誉感,这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首要前提。
  (二) 要实现政策、经费、体制、机制方面的高度和谐
  首先是要做到政策号召与实际支持方面的一致性,确保政令畅通,不打折扣,把中央的政策、经费支持切实落实到位,体现政府的公信力,与此同时,和谐不是指一模一样,一成不变。职业教育涉及面广,操作性强,既有教育方面的一般规律,也有其自身的特色,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针对不同经济发展地区、不同行业特色、不同生源、不同职业面向等制定分门别类的指导原则,建立健全相关的体制、机制,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不能搞一刀切。
  (三) 要实现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高度和谐
  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不能偏废。职业学校教育一般招收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在校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参加有组织的职业实践,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职业教育形式。而职业培训则是按照职业或劳动岗位对劳动者的要求,以开发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为目的的教育和训练活动,是非学历性的短期职业教育,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等。职业学校利用其丰富的师资资源和教学资源,在做好学校教育的同时,应积极投入到职业培训中来,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这是推进职业教育学校实现多元化办学,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 要实现职业教育普及与提高的高度和谐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必须加大职业教育的普及力度,使其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并肩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同时,普及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2007年天津举行的国际职业教育论坛上表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在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应把提高质量作为其工作重点,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大力培养一批技能型紧缺人才;广泛开展城乡劳动者培训;积极推进社区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以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职业教育学校必须树立“以改革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以能力为本位,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以技能为中心,加强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教育教学的高水平、高质量,实现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虽然教育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万能钥匙”,但它的确是一种促进更和谐、更可靠的人类发展的一种主要手段,人类可借其减少贫困、排斥、不理解、压迫、战争等现象。政府在重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同时,只有加大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更多的人创造上学、就业机会,才能促进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真正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因此,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将长期、一如继往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